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第七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及随想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19:38 作者: 点击:

2016年6月4日,第七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学院图书馆报告厅落下了帷幕。这也是此次赛事在学院连续第4年举办。

经过全校师生的紧张筹备,竞赛有条不紊的进行。冶金工程系在金属冶炼赛项的四个参赛项目上共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团体一等奖的成绩。也为我们的主场参赛划上一个较完美的句号。

1.赛事举办

自2013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我校拉开帷幕,冶金工程系就承办了金属冶炼赛项,从最初的3个赛项增至4个,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从几十名到百人同台,竞赛水平与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作为职业教育界的一项大事, 技能大赛为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师生追梦圆梦的舞台,无论在相关政策方面,还是机制体制方面,大赛都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大赛在学院的举办,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学校借此机会向外界充分的展示和宣传了自己,获得了空前的社会认可度及影响力。而参与其中的每位老师无论从赛事的组织及人员的培训,都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

2.成效

回顾2013年第一届时的迷茫与仓促到2016年的有条不紊。我系所有教师都深度的参与到大赛工作中,对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个难得的提高机会。我们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全面培训与辅导,不仅学生增长了知识与技能,参与培训的教师也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并应用到平时的授课过程中。

由于大赛实行的“精英式”选拔机制,绝大多数学生与大赛无缘,参赛者只是极少数的 “幸运儿”。只有少数的选手能够脱颖而出,从比赛中提升能力,收获荣誉,这难以使其他学生获益。因此为了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服务于每位学生,4年间,我们利用大赛的机会,积累经验,进行资源转换上千个,形成了较完善的资源库如试题、案列、图片、操作制度等等,服务于今后的每一位学生。

4年的大赛既是各学校专业实践水平的展示,也是各院校之间教学交流、学习难得的机会。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促进学院师生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竞赛检验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加了全国的比赛,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相比兄弟院校,我们无论是教学质量,教学配备,还是选手的素质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大赛除了提高师生自身所具备专业素质与素养之外,更有利于对课程体系的把握,以及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平时的实习教学过程中能更多的注重职业能力的培训和竞赛实际要求进行。

除了与兄弟院校的充分交流,我们也借此机会与用人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4年间,我们与金川公司、兰石集团、兰州通用机械厂等相关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并签订人才共同培养协议。在交流中,我们向企业展示自己,倾听企业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为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

3.反思

大赛取得的成绩与贡献有目共睹。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疏漏。在前两年的比赛举办中,每位老师都热情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赛事的组织与学生的培训工作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多少少都出现了懈怠的情绪,虽然赛事的进行没有受到影响,但比赛的成绩较前两年有所下降。在对赛项的理解上也没有能够及时总结经验,使得上一次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届比赛中依然突出。甚至出现了学生不懂原理凭猜测操作的情况。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虽然大赛在我校的举办告一段落,但在兄弟院校的比赛才是真正的挑战,才是对每位老师与学生真正的检验。

其次,由于对大赛成绩的追求,迫使指导教师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参赛学生的培训上,而无暇顾及其他学生,并没有将大赛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在工作现场真实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的。技能大赛可以成为学生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但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

4.结语

四年的承办告一段落,我们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不能忘记为了赛事顺利进行而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每一位参与人员。他们是赛场组织人员、他们是接待人员、他们是赛事报道人员、他们是志愿者。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处的老师细心的策划和落实每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院办的老师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来校的客人;我们可以看到,扛着沉重设备的报道人员穿梭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更可以看到随时守候在赛场的志愿者。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4年的比赛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比赛的道路并没有结束,我们还将为了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而努力,并将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总结比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冶金工程系教师  侯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