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度过了40年春秋。在此期间,我国冶金工业在百废待兴上艰苦创业,一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四十年来,我国冶金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钢铁行业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中国钢铁工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钢铁工业从国外引进了700多项先进技术,利用外资60多亿美元。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新建了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公司两座现代化大钢厂,并对老钢厂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改造项目,使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979年宝钢建设启动
1980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宝钢
在此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465.4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59.72亿元,占比51.8%,更新改造投资705.71亿元,占比48.2%。1983年钢产量突破4000万吨,1986年突破5000万吨,1989年突破6000万吨,1992年达到8093万吨。1996年突破1亿吨。
(1)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对钢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自1996年以来钢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年间,继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并一举成为世界最大产钢国后,自2003年以来,钢产量又连续跨越2亿吨、3亿吨、4亿吨、8亿吨的台阶,并在2005年结束了自建国以来连续57年净进口钢的历史。
1979年宝钢建设启动
1980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宝钢
(2)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001年的17.8%跃升至2008年的38.2%。
到2006年,中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钢坯和钢材均实现了净出口,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净出口钢坯(锭)867万吨,坯材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3463万吨。
到2007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共出口钢材6265万吨
(3)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依托自身技术实力,在部分引进国外高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装备设计和制造的自主集成与创新,主要装备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有些先进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世界炼铁高炉之王:沙钢5860m3高炉
世界轧机之王——鞍钢5500mm特宽厚板轧机
(4) 钢铁产品优化,质量明显改善,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
我国大多数钢材品种的自给率超过了100%,净进口的钢材只剩下冷轧薄板带、电工钢等少量高附加值品种。我国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石油、电力、铁路等行业使用的钢材绝大多数是国产的,部分品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开发的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力容器用钢板、高牌号取向和无取向硅钢、高档不锈钢新品种、高强度角型钢等均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经济建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机电产品出口对钢铁材料的需求。
2号航母、新型核潜艇用高强度钢均采用国产
高铁用钢百分百国产
二、有色金属行业
(1)产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194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2008年达到2519万吨,1950年~2008年,年均增长13.6%。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2)技术
40年来,我国铝工业特别是铝冶炼技术进步最快,自主研发成功280KA、320KA、350KA、400KA、500KA、600KA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预焙槽技术,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项技术已输出国外。
40年来,铜、镍闪速熔炼技术,铜、铅、锡富氧溶池熔炼新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氧气底吹炼铅、炼铜新工艺”,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重金属冶炼技术水平。
全球首条600KA特大型电解槽系列在魏桥创业集团成功实现产业化运行
金川公司全球最大镍闪速炉
冶金工程系老师侯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