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10:35 作者: 点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开辟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

从微观层面看,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促进人的现代化中大有可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推进的基础之上。坚持类型教育定位,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还是涉及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全民教育,贯穿每个社会成员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教育,为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中观层面看,职业教育在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中大有可为。未来五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需要大批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先进的技术设备转化为生产力。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蓝领的紧缺问题,迫切要求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加快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从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教育不仅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职业教育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可以让更多低收入农民和城镇化新市民提升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使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二、近年来,浙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奋力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职业教育法》首次修订并颁布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春天。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浙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技能支撑。

1.强化政策供给,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谋划、政策先行,先后出台《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同部署、同发展,开展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改革试点,同时明确提出以打造质量高地、融合高地、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公办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绩效激励机制。落实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

2.强化师资建设,激发核心驱动力

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实施教育的教师质量。浙江着力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报备员额制、编制周转池等管理办法,切实解决事业编制总量控制与职业院校增编需求之间的矛盾。修订高校机构编制标准,对高职院校编外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参照普通高中1∶12.5的师生比标准核定中职学校教职工编制,技工院校按照实际需求核编。畅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引进渠道,多途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分别达到85.8%和71.7%。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教授专业课或开展实习指导,兼职教师占比超过30%。

3.强化普职融通,巩固类型教育定位

坚持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中职教育作为高中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实施职业院校达标工程,打造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改革,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省级标准。启动新一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针对性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积极支持我省国家级高水平高职院校设置为职业教育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按照程序要求增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4.强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紧贴产业办学,聚焦浙江产业发展特色,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向全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倾斜。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分别占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的4.31%、44.22%、51.47%,分别占高职专业布点的2.27%、44.63%、53.10%,专业同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成立一批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地方政府统筹、高职院校牵头、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推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对接、师资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校企双元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高效协同。

5.强化科教融汇,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力

科教融汇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新方向、新战略。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科研工作,通过推动一批双高校建设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举办本科层次的专业,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攻关水平,整合资源打造更大平台、整合一流人才,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强大的科研、技术、技能支撑。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强化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意识,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使更多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高水平服务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三、“十四五”时期,浙江将进一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夯实基础,推动中职教育办出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我省衢州市于2019年率先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改革,中职教育由原来的县管县办上升到设区市政府统筹,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团队+专家团队”工作推进机制,从只统筹专业拓展到专业、师资、招生、实训、就业“五统筹”。这项改革进一步打通了部门、区域、校际要素流通壁垒,构建了具有衢州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下一步,我省将以衢州“五统筹”改革为蓝本,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改革,加快推动市域中等职业教育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构建布局更优化、发展更集群、产教更融合、服务更给力、特色更鲜明的省域现代中职教育体系。

2.练好内功,强化一体培养内涵建设

近日,国家进一步明确提出,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十多年来,我省积极探索“3+2”“3+4”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为下一阶段全面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我省将着眼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针对当前存在的培养定位模糊、专业培养缺特色、课程设置少衔接、技能培养无拓展、教育评价无侧重等问题,突出专业设置、技能标准、课程衔接等核心内涵建设,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三个学段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贯通,全面提升五年一贯制办学质量和水平。

3.有序发展,激发本硕教育有效牵引

无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来看,还是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从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提升到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教育期盼的积极回应。随着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不匹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必须加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指导、经费投入、资源整合等方面配套措施。要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探索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稳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职业教育举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培养环节,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与此同时,要始终坚守职业教育初心,防止出现职业教育学历化、功利化倾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