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3日 07:36 作者: 点击: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02日08版

“液压式伺服冲压机、扫描透射电子全息显微镜、加氢反应器、电波暗室……这是我国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清单。而这只是我们国家‘卡脖子’技术的一部分。”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一份当前我国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清单背后,指向的是未来人才培养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强调,助力解决“有原料、没有好材料,能设计、不能优制造”问题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点突破方向。

  2014年,178所高校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共同发布《驻马店共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主题发出时代先声。七年后,论坛以“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为主题,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十四五”期间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好局、起好步。

  与会专家指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直接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关乎国家安全命脉的重大问题。对此,教育事业应当如何把握未来,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抓好规划?

新兴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人才缺口是30万,补齐需要10年时间,在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说道。华大九天是专门从事EDA软件开发和服务的公司,EDA工具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将芯片比喻为一件设计精美的工艺品,那么EDA工具就是雕刻这件工艺品的刻刀,而这把“刻刀”正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短板。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不单出现在像集成电路等这样的高科技产业,社会生活服务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迫在眉睫”是京东集团副总裁姜耀东对京东物流人才需求现状的描述。“整个物流行业已由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很多新兴岗位应运而生。目前这些新兴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姜耀东说。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增长。缺口大、任务急,怎么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未来三十年的发展主题是“投资于人”。他表示,新时代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和知识能力复合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根据人才成长需求来设计,包括课程、学制、场景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

以创新应用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当前,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迎来发展热潮,急需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专家指出,技术驱动下工作内容和场景的不断变化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需要高校不断支撑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打通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关键一环。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表示,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对人才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有为祖国科学献身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敏锐的科学直觉、具有探究自然奥秘的强大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突出能力。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罗琳同样认为,创新人才要具备自由求真的探索精神、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行合一的行为模式和顶天立地的创造能力等四种素养。

  常州工学院院长汤正华认为,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由伴生发展走向共生关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呼应着需求侧发展,承担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建设产业急需的应用学科两大任务。

  重庆新鸥鹏教育集团董事长杜积西表示,未来工厂要求所有的参与者的专业本领不是在一个简单的专业方向,而是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融合,无论是什么岗位,都需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

用好评价指挥棒,产教融合促提质

  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现实需求促变,而促变的关键一招就是教育评价的改革。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专家指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为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的办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

  鲁昕认为,评价改革要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问题,我们要思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两类人才是非常有基础的,我们要培养具有高知识水准、高技能水准、高技术素质的人。”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方案》也明确提到要重点评价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等情况,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此,陈锋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应该为学习者设计“真实世界”,包括学习空间、场景、装备、技术等,让学生在“真实战场中学习战争”。

  事实上,近年来,产教融合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已初现成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关志伟介绍,学校产教融合平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真项目为导向,推进课程、实训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学生毕业设计70%的题目来自企业的科研项目,29%的题目来自创新竞赛,开展了真题真做、早介入、出精品的毕业实践环节要求。

  在专家看来,产教融合也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有效路径。黄淮学院校长刘先省指出:“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途径,交叉学科与地方特色产业学科是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的主要遴选点,校地或校企‘双导师’指导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方式,研究生参与地方行业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或产品、作品创新是提高专业硕士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进入创新发展时代,人力资本的价值是整个社会经济价值的中枢。教育是未来价值的创造者,我们要用好评价的指挥棒,以产教融合的机制推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陈锋表示。

(本报记者 唐芊尔 本报通讯员 付同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