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目录
科研管理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激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7日    作者:    点击:

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形成和转移,昭示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周期规律,凸显着思想解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对先进文化孕育兴起的极端重要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强国之路的动力在于科技的全面崛起。我们必须把握战略主动,以史为鉴,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历史自信,从党的百年奋斗中传承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努力创造人类科技文明繁荣发展的中国贡献。

一、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和创新高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标识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对于中华民族创造的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之一,他深刻指出,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以来,每一次科技浪潮的兴起,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孕育催生了一批新兴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世界创新资源配置格局,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的基础动力发生深刻变化。

(一)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刻影响强国进程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几乎每隔一个世纪就会出现一个“世界性意义”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达至高峰,率先开辟近代科学之路。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倡导自然科学,为近代科学发展扫除封建思想障碍。18世纪,启蒙运动的浪潮引动法国大革命,让法国科技一骑绝尘。19世纪,德国通过教育改革带动近代本国科学兴起,仅用40多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吸纳大量欧洲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二战后引领全球科技并成为超级大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波义耳,拉格朗日、拉瓦锡,爱因斯坦、普朗克,费米、冯·诺依曼、贝尔等科技巨擘,塑造了国家崛起的驱动器,创造了世界科技文明新高度。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地理转移见证了国家综合国力消长和强国崛起,其蕴含的内驱动力和底层逻辑给人以深刻启示。从科学繁荣和技术进步维度看,科学因自身及相互的批判而进步,其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聚集杰出人才,以优质的创新生态激励其内在的巨大创造活力,并不断扎根于深厚的公众科学素质沃土,以链式反应带来科学思想、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赛场孕育全球创新经济地理新形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入蓬勃兴起的朝阳期,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叠加,形成对创新秩序和板块的巨大震荡,突出表现为工业化、信息化的充分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互联时代。新的科研范式前所未有地加速着知识创造,从时间、空间、认知上塑造人类对未知疆域的宏阔探索。跨学科领域交叉融合、集成创新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跨界、抱团式”创新突破成为主要形态。数字技术有力促进全球范围内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和技术合作,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加速融合、一体化发展,深刻改变着生产、交换过程和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集聚。产学研多主体互动、跨领域协同的“结构式创新”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在百舸争流的创新版图中,把握新赛场主动权的领跑者将率先形成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国特色创新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科技自立自强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党领导科技发展所开创的中国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使国家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打造了一支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中国发展不断跨越雄关漫道提供了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历史担当,为世界科技发展不断注入中国动力。我们必须紧握创新这一发展的根本之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卧薪尝胆的奋发姿态和“十年磨一剑”的必胜信念,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现代化巨轮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奋力前行,以新的伟大成就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不断开辟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蓬勃生机和灿烂前景。

二、把握创新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增强驾驭时代变革的历史主动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国家兴衰与科技发展的关联程度超出之前任何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多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留下深刻教训。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终于将民族复兴和科技发展的使命系于一身,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科技革命结缘的新历史篇章。党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奠定了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深厚基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不断开拓,更深化了我们对创新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复杂变局中提高战略谋划能力,提供了系统观和方法论。

(一)强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国家自信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把握这一执政兴国的发展规律,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三个第一、一个核心”的战略论断深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人才、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学阐释了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这一国家战略意志的宣示,必将最广泛地动员起一切有生力量投入到这一历史进程中,向着目标的最后达成不懈奋斗。

(二)强化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系统观念推动发展的重要性,强调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指出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要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为我们把握协同创新这一现代科技创新方法论,更有针对性进行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提供了指南。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本上是要形成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活力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动员、科学布局的路线图。

(三)强化人才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八个坚持”,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我们把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供了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管理制度,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非常之人”喷薄而出和群贤毕至“济济多士”的繁荣局面指明了方向。

(四)强化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以科技界的良好风尚引领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家精神这一国家创新系统的灵魂和动力之源,引领创新人才适应科技变革潮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不断夯实思想文化基础指明了方向。

(五)强化开放、信任、合作的创新交流理念

创新不问“出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要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把握创新资源全球配置这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强调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以科学家精神引领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科学家精神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人和”“自强不息”“无信不立”“学贵知疑”等优秀文化基因,在兼收并蓄中汲取世界科学文明的养分,于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砥砺昂扬斗志和追梦动力,立体呈现了当代中国科学家创新报国的精神风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殿堂增添了生动的时代观照,在与伟大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相互激荡中,必将进一步感召和激励当代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续写科技报国为民的历史荣光。

(一)激发家国情怀,增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历史使命感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是对新时代人才的第一位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牵引着中国科学家的理想信念与现实选择。个人的梦想只有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融在一起,才能焕发惊人的力量、激发不竭的动力。把爱国济民的信念和情怀、进取超越的精神和执着,作为一种进步和昂扬的力量注入中国现代社会,必将激励全社会每一名奋进者,时刻从伟大事业中确定方向和目标,使人生的每一步,因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为之不懈努力,而获得战胜任何困难和阻力的动力源泉,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二)坚定创新自信,在持续攀登中创造中国科技新高峰

变革时代,勇者胜。科学的征程如星辰大海,向创新“无人区”的不断挺进,激发着创新勇士们不止步于“高原”的斗志。要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从世界看中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跳出“跟踪模仿陷阱”,远离“鄙秦贬汉笑钟王,越唐迈宋压苏黄”的学术江湖,树立并保持永不止步的进取意识和开创精神,激发并保持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并保持永远昂扬的自立精神和奋进姿态,敢于逆势而上,敢与国际同行分伯仲、比高下,在坚持“四个面向”中创新创造,推动中国科技贡献向规律级、体系级、科学级迈进。

(三)坚持求真求实,坚守科研诚信和伦理底线

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一切科学成果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要牢牢坚持唯实求是,树立有信仰有敬畏的科研诚信,尊重事实、崇尚理性,在名利浮躁面前不为所动。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浮夸的风气在科研领域滋生蔓延,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意识,追求真理、勇闯创新“无人区”。要深刻把握科技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开展负责任的科研,确保科技向善,始终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四)弘扬坚守志业、心怀“国之大者”的奉献境界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声音。奉献从来是最可贵的品质。马克思曾讲到,“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为人民创新、为人民创造,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围绕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发展蕴含的科研创新呼唤作为强大牵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巨大场景和潜能转化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新优势,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找真问题、从实处突破,服务社会、忘我献身,勇做胸怀人民、把高水平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先锋。

(五)广泛协同交叉,在融通创新中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系统性、跨界性、结构性对协同合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加强协同,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接好创新和转化的接力棒,实现个性表达和团队协作的和谐,积极构建跨组织跨部门跨学科领域协同、产学研协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跨区域协同等创新协同网络,秉持开放、信任、合作理念,主动创造、构建、引领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的新机遇,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六)肩负“甘当人梯”这一科学家面向未来的使命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要鼓励广大科学家以师长之风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既做科技前沿的开拓者,又做提携后学的奉献者,大力托举青年人才成长,鼓励更多的后来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超越,当好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开路小工”。要在全社会积极用当代创新文化滋养青年,助力青年树立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充分激发他们勇于创造一流的激情和荣誉感,努力让我国科技界的优良学风和精神气质薪火相传,形成对全球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优良创新生态,在新时代创新赛场上不断展现强大生机和活力。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改革创新的方法论,搭建着人才成长的阶梯,夯实着国家强盛的路径。人类社会以不断推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构筑前行方向,民族的自信源于其全体参与者朝着真理的共同信念协力前行。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再结硕果。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2年第6期


上一条:《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下一条:国外智力为企业注入活力

关闭

Baidu
sogou